2018年1月中旬培训心得体会

项目:天拓装饰工程-杨超  作者:杨超  
日期:1/30/2018 10:49:59 PM  阅读数:
创业那些事
首先,感谢泛海的培训及资助。
创业是件很奇妙的事,就像你谈恋爱一样,喜欢彼此希望得到更多的幸福,但是因素太多,你又不得不放弃牵手。这像是非诚勿扰,你再怎么想爱,却因为各种局限到最后只能音乐响起“可惜不是你”。
泛海的培养使我们有了对创业更忠实的向往,也感谢此次的培训让我们有了更多对创业的了解。
首先,对于余年生老师的授课内容,个人觉得受益匪浅。沃森生物的发展史,从创业期­­—转型期—快速发展期—新纪元,如余老师所说,定位已经准确,利用自己手中的技术,到达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导向。个人认为沃森公司名字就起得好,公司企业文化上是这么说的:2001年初,中国云南昆明,几位创业者围桌而谈,为公司起名。“沃森”取于詹姆斯.沃森(James Dewey Watson),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,196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。以表示崇尚科学家创新钻研之精神,言明立志生物科技领域创业之意图。中文“沃”即沃野千里,“森”为众木万物,“沃森”寓意生命万物繁荣昌盛,生生不息。其实更多的个人还是觉得“有范儿”,沃森一定程度上有了点“阿里巴巴”的意思,我们不但有了寓意,还有了一个感觉高大上不失雅的名字。比如说别人一问你们沃森生物是干什么的?你们公司为什么好?这是一个很普遍的大众问题,至少在外人看来,四个博士生的创业已经在技术上给公司的形象加了不少分。首先,沃森生物是干什么的?很明显,是做生物研究的制药项目,这是一个针对行业性质的制药公司,不用解释得太透彻反而显得富有更多的企业信息在里面。其次,沃森为什么好?首先我们就有了4位博士生的研究技术,这点对于专业市场不是什么新鲜事,但是确实找到了具有社会及业界影响力的余年生老师进行了交流,得到了认可,这也是企业对于自身的品牌营销做足了基础。接下来,利用自身所能的挖掘效果达到资金的原始积累。不管怎样,沃森最后成功了,做到了且事耕耘、慢问收获。他的过程很值得去摸索学习。想必此时再来分析云大科技,就没太多的必要了。
沈静老师的财务知识授课给了我当头一棒,不得不说,我们公司得核心落实财务制度及建设问题。一个公司的财务管理,涉及到了整个公司直接发展的重要命脉,也是整个公司需要细分的复杂项目,没有财务的合理管控及财务分析,对于公司目标发展还是会产生一定模糊因素。这一点简单分析,但必须知道很重要,要做好。
于旭东老师的一句“免费的,才是最贵的”让我开始怀疑了之前的人生,其实把“供给侧”入手的话,反而感觉简单明了得多。老师很幽默,羊毛出在狗身上,猪来买单!这是一个多元化的链接式社会发展的需要,是形成一个双赢的形态。包括“只有淡季的思想、没有淡季的市场”,这是一个思维模式的扭转变革。老师列举了很多案例:苹果之约、女神社区、共享衣柜、粉丝经营等等,让我觉得还是老师那句:与其更好、不如不同!其次,对于自我管理的一个动态平衡尤为重要:内驱赋能、领导能力、市场营销、融合能力、时间管理、自我成长、身体精力、创建系统。当然,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内部优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:愿景、使命、价值观。同时,它的来源离不开创始人、核心追随团队及行业的一个属性。
培训期间,王兵老师和我们大家一起做了一个互动项目:如何学习?我也敢写敢为的上台表述了几点:1、内学:自我发现企业管理、市场运作、公司内部制定等细节问题解决的学习、自我组织核心团队继续发现问题加以解决的学习2、外学:国家政策落地于企业的学习、找王兵老师的交流学习。这个概括的学习方法,是不局限的学习。到了最后,王老师叫我们进行培训的一个总结,我又积极上台并没有各种理论一番,简单明了的现学现卖了于老师所授予的:与其更好不如不同的理念。总结是这样的:学习—总结—应用—继续学习。这是一个很概念的总结,但是谁都逃不了这个理念的约束,200多人的培训会上,不到二十分钟的总结报告,再加上学到什么什么,再怎么怎么着的话,可能太牵强了。
王兵老师和于旭东老师是两个很鲜明的个体,一个胖一个瘦,一个带眼镜一个没戴眼镜。他们的授课内容相像之处很多,却又能体会到不一样的冲击感,很多时候大家会忽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:每个人都是自媒体,就像两位老师一样,看似大致的内容,却会散发出不一样的“结果理念”。
有这么一个说法:在云南创业要比在外地投入成本高许多,研发人才少,开出去高薪招回来的也很多都是半吊子水准的人,人才培养投入大,相同培训方式外地需要一个月即可投入战场,在云南起码要三个月以上。产值底,吃苦耐劳者少,相同工作量本地效率是外面的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。大型优质项目被外地企业瓜分,真正的研发团队少,搅浑水的多。人才流失严重。如果政府政策落实不下来,将会慢慢把云南的创业环境变成拉大旗扯虎皮的局面,真正做事的人才会慢慢消失耐心。泛海扬帆项目的资源平台,带给了我们大批创业团队的很多机会,是我们云南地区创业环境的一个重要治理因素,同时我们自身的瓶颈以及后期可持续发展的导向,还是得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的,相信在泛海提供的国家政策平台上,我们这帮初创企业能继续稳健向前!
感谢: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、泛海公益基金会、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、昆明市政府。
 
 

日志评论

发表评论(评论内容必须在8-256个字符之间)